有个新闻我说出来可能大家都会觉得有点意外。昨天看到宝马官方发布了一则消息,宝马上半年在中国市场的纯电动车型销量约为4.5万辆,同比增长近3倍。
或许你会说,就这点销量就拿出来吹,很厉害吗?
大家平时关注车圈动向都会发现,像BBA这些传统豪华品牌,经常是以被“吊打”的角色出现在新势力品牌的新车发布会上的,而在一些激进的电动车狂热分子的口中,它们甚至还被称作了“工业垃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但我可以和大家说,宝马纯电动车的这点销量,真挺厉害的。
按照目前的公开数据,今年上半年在指导售价在30万元以上的纯电动车里面,蔚来新车交付量为54561辆排在第一,宝马这4.5万辆足矣排在第二了。极氪上半年交付量为42633辆,如无意外能排在第三位。由于特斯拉没有单独公布Model 3/Y的四驱高性能版本的销量,但我粗略估计大概率也会超过4万辆。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按乘联会的统计,今年1-5月份指导价超过30万元的高端纯电动车的销量为15.07万辆。按月均3万多辆推算,上半年30万元以上高端纯电动车销量也就19万辆左右。
换句话讲,其中宝马就占了接近四分之一。更恐怖的是,蔚来、宝马、极氪和特斯拉这四个品牌3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加起来,已经占了这个细分市场的95%以上。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我觉得,把“N(NIO)B(BMW)Z(Zeekr)T(Tesla)”称作目前国内高端纯电动车的“四大家族”应该都不过分吧。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这里并不是要吹捧宝马,但既然宝马能在众多新势力的合围中杀出一条血路,那自然是有道理的,并非一句“优惠力度大”就能完全解释得通的。
有一说一,相比起另外三个品牌,宝马的纯电动车没有独特的充/换电补能技术,没有高阶智驾功能,也没有沙发冰箱和大电视,甚至连外观内饰设计都和同系列纯燃油车颇为相近,销售渠道也依然以传统4S店为主。
这不但值得其他传统豪华品牌学习借鉴,也同样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中国高端纯电动车的消费者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
大家别误会,我丝毫不怀疑智能化、高阶智驾和800V等各种新技术带来的用户价值和发展前景,但在我看来,宝马的这份成绩单,也应该能让我们清醒看到另一部分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让我们能从不同角度,更客观看待当下的新能源车消费市场。
现在不仅仅新势力很卷,传统的合资品牌现在也很拼。
上汽大众官方刚宣布ID.3推出限时优惠政策,把售价降到12.59万元起之后,网上不少就爆出实际成交价已经低至11.xx万了。这个价格,甚至比亚迪海豚、埃安Aion Y、吉利几何A和MG木兰等A级紧凑型车的价格还要低了。
像上市不久的别克E5,一款轴距2954mm的中大型纯电SUV,起步价直接杀到20.89万元,上市首月销量达到3587辆,不但已经超过了南北大众ID.6的总和,也在不经意中,已经超过了不少新势力品牌的中大型SUV。
虽然在现实中哀兵不一定必胜,但我们可以见到,像大众、通用、甚至奔驰、宝马这些品牌,都开始放下身段开始绝地反击了,悄悄地夺回了不少阵地。
不用等太久,一汽大众ID.7下半年就要上市交付了,宝马iX1以及i5也要国产了,这些新款车型不管在价格上还是智能化方面,都会比早期提出的车型更有竞争力。
由此我不由得想起最近网络上,中国新能源车品牌之间不断出现一些口水战。
远的有PHEV插电混动和增程式电动技术路线的争论,近的有关于高压油箱和常压油箱的知识“科普”,有围绕李想和理想车型的各种言论甚至由此引发的“骂战”。无一例外都成为了吃瓜群众茶余饭后的谈资。
不可否认,在正反双方的攻防较量中,也间接地起到了宣传推广新能源车和新技术的作用,为各方带去了相当可观的流量,但无形中也对个别身处舆论漩涡中的品牌和个人,产生了一些肉眼可见的负面影响。
先不说相关品牌的销量到底是“几瓜几枣”了,但在传统燃油车仍有近7成的市场份额面前,在众多国外汽车品牌仍不断加大力度穷追不舍的环境下,中国品牌之间就先掀起内战“互撕”起来,当初的“同仇敌忾”都不知到哪里去了。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