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本报记者 王雁南 梁琨 摄影报道
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源远流长的运河文化,是济宁耀眼的城市名片。流淌千年的运河,像是一幅画轴,徐徐展开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时,也带着四海宾朋,一起去追寻孔孟之乡、文化济宁的运河记忆。
如今,这条古运河已成为游客打卡的网红地,备受游客喜爱。
泛舟其上,河两岸人头攒动,桨声灯影,烟火气十足。途经东大寺桥、清平桥、玉带桥、南门桥、玉堂酱园等,置身其中,仿佛穿越时空来到古时盛世,感受着运河两岸的繁华与喧嚣。岸边设置的3D投影和音频朗诵,让人们在泛舟之余,聆听李太白的诗词,纵览济宁城区的变化。
“我从小在这里长大,小时候都是在岸边玩耍。现在乘船游览,儿时的场景历历在目。但又有很大不同,两岸热闹非凡,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都彰显着咱济宁越来越好的发展变化。”现已定居北京的王女士,特地带着女儿和外孙、外孙女,返乡旅游探亲,带孩子们感受孔孟之乡、运河之都的深厚文化底蕴。
据了解,运河游船是运河记忆项目中的一项,深受游客喜爱。“运用三维成像、感应灯光秀等,提升夜游的参与性和互动性,让游客在现代光影技术的震撼体验中,参与运河文化的传承,感受运河文化的厚重。”运河记忆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有12艘游船,其中大船2艘,每艘船可乘载20余人。另有可承载10人的小船10艘。从6月底开始进入旅游旺季,每天有日间、夜间两个时间段,夜游更为游客青睐。当前正值旅游旺季,每日乘船人数高达300人次。据统计,2023年至今,约有1万2千余人次乘船观光。
下船后,记者来到运河南岸街参观。一个摆放着金蝉、螳螂、蝎子、蝗虫等各色编织工艺品的小摊吸引了记者的注意。编织者是采编传承人唐师傅,只见各色的彩绳在他的手中翻飞,一个个色彩缤纷、活灵活现的彩编工艺品,跃然手上。唐师傅来自嘉祥县,时常到运河南岸街摆摊,边编织边售卖这些工艺品。
“随着对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彩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慢慢走进人们的视野,深受大家喜爱。”唐师傅笑着说,过去只有逢年过节才摆摊售卖,如今彩编已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孩子们手中的玩具。
据介绍,自2021年开始打造,2022年逐步提升至今,运河南岸街已成为济宁市唯一一个具有运河文化的商业步行街。与老运河游船夜游项目交相辉映,实现了“游船看两岸、两岸看游船”的游览效果。有关负责人介绍,下步,围绕商业步行街区、游船夜游两大重要“节点”,以游船夜游串联沿岸东大寺、玉堂酱园、太白楼、宣阜巷为代表的景点,逐步提升游船夜游及商业街区旅游品质,实现“游”在运河,“玩”在两岸的愿景。
近年来在任城区,独具文化底蕴的网红打卡地越来越多。据了解,任城区立足运河文化特色,优化居民消费体验,开展特色促消费活动,点亮夜景灯光秀,打造夜间消费新场景,植入老字号、特色传统餐饮小店、夜游运河等文化元素,打造特色鲜明的消费聚集地,带动周边消费整体升级,点燃太白楼路省级智慧商圈“烟火气”,助力商文旅产业紧密结合,进一步营造运河特色文化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