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马克龙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访问中国


(资料图)

战略问题、经贸务实合作、应对全球挑战,三大重心成会谈重点

在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之际

欧洲领导人密集访华,向世界传递怎样的政治信号?

中欧互动,又将对当前紧张的美欧俄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

《今日看世界》

签署多项双边合作文件 寻求解决乌克兰危机

马克龙访华为中法、中欧关系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之际,欧洲领导人纷纷登上了飞往北京的航班。继德国总理朔尔茨、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之后,法国总统马克龙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开启中国行。

这次访问目标集中在三个主要领域:战略问题和国际危机、面对重大全球挑战的合作以及经济关系。法国《快报》认为,马克龙访华将有助于缓和国际环境中存在的紧张局势以及弥合意识形态鸿沟。

尽管中欧之间存在分歧,但不少欧盟成员国都认为,不论国际局势如何,欧洲“不能失去中国”,应继续与中国接触。欧洲看到了中国在促成沙伊和解、在俄乌冲突方面劝和促谈的外交影响力。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重要力量,中欧是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两大重要市场,双边关系的上升势头也愈发强劲。加强中欧关系不但对双方有利,而且也能为国际社会提供一个可行的合作模式。

4月5日,马克龙先于冯德莱恩抵达北京。这是马克龙就任法国总统后第三次到访中国,也是他第二任总统任期内首次访华。抵京当晚,马克龙参加了第17届“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开幕式。活动上,担任揭幕嘉宾的马克龙与艺术节宣传大使中国演员黄渤同台亮相,两人互动频繁,黄渤秀了一句法语,瞬间逗笑马克龙,现场氛围轻松融洽。

马克龙当天还发表了讲话,试图驳斥有关中西方之间紧张关系“不可避免地呈螺旋式上升”的说法,马克龙表示,欧洲必须抵制那些减少对华贸易和外交联系的言行,并称考虑到中俄关系,与中国保持对话至关重要。

4月6日,中法两国领导人举行会谈。双方同意保持双边关系稳定;互利互惠、共同发展,深化航空航天、民用核能等传统合作,培育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新合作增长点,包括共建碳中和中心、加强人才联合培养等。在全面重启人文交流和推动完善全球治理方面也达成共识。

关于乌克兰危机,中方坚持劝和促谈,愿同法方就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发出共同呼吁。马克龙则表示,相信中国可以促使俄罗斯返回谈判桌,结束俄乌战争。

马克龙还在7日当天前往广州市参观,这样的外交安排是比较罕见的,马克龙与广东的“渊源”令外界格外关注。一方面,马克龙此行的同行人员中有一大批包括法国电力公司、阿尔斯通、威立雅和空客公司等在内的超五十位法国企业代表。这些法国知名企业大都在广东深耕多年,把广东作为重要业务市场。中法签署了农业食品、科技、航空、民用核能、可持续发展、文化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

另一方面,马克龙对广东高校的来访,也会激起中法教育交流合作更多“化学反应”,促成更多有实质意义的深层次教育合作。当天下午,中法两国领导人还在广州松园举行了非正式会晤。

中国社会科学院

欧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刘作奎:

马克龙来之后主要还是想谈如何和平解决俄乌冲突问题。中国提出的和平方案,在欧洲在全球范围内也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所以这次来马克龙想与中国进一步探讨,如何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尽快解决冲突,让欧洲重新回到和平的轨道来。但是俄乌冲突问题我预期目前为止比较困难,主要是因为限制因素和掣肘因素比较多,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中法之间如果在共同推进和平问题上有更多的共识的话,这无疑对俄乌冲突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刘作奎:

俄乌危机把欧洲经济确实“打残了”,通胀问题、财政赤字问题,包括失业问题等等都影响到了法国经济。法国目前为止国内也比较动荡,那么凡此种种大环境还是因为危机的压力下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法国还有一个诉求就是如何扩大和中国的经济合作。他带了一个庞大的工商代表团,试图扩大对中国的投资,同时也欢迎中国到法国去投资兴业,因为中法之间的务实合作基础深厚由来已久,在核领域生态环保领域等等合作的基础比较好,能促进危机背景下尽快地发展经济,促进双方的一个相互依赖性的合作。

法国退休制度改革再遭“大罢工”

马克龙打造政治遗产进退两难

法国近期频频爆发的全国性示威抗议、以及罢工活动,看似是民众对政府出台延长退休年龄政策不满引发的事件,但从更深层次来讲,实际上也是与当下正在发生的俄乌冲突以及对俄制裁存在很大联系。毕竟,在民众心中,马克龙政府宁愿让工人少领退休金,也要抠出真金白银购买武器援助乌克兰。

目前,即使退休改革已获通过,只待宪法委员会审核后成法。马克龙政府虽然熬过了两次国民议会不信任投票的重大考验,但法国多处都继续出现街头的警民冲突,各工会也表示罢工示威不会停止。马克龙的支持率已经跌至黄背心运动以来的最低水平,只有28%。即使街头压力改变不了退休改革成为法律的事实,马克龙的国内施政未来也将会更加困难重重。

面对这样的国内情势,2017年打着改革旗帜上台的马克龙,很可能就只能以此退休改革作为他第二届总统任期的最大国内政治遗产。未来四年任期,马克龙很可能将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总统更具权力把持的外交政策上。此刻欧洲身陷二战以来未见的战争局面之中,马克龙有足够大的发挥空间。

而且从欧盟的角度来看,“欧盟一哥”德国总理朔尔茨上任一年多以来,已经一次次向欧盟伙伴证明了他不宣之于口的“德国优先”。朔尔茨此前曾不理各国的反对,提出2000亿欧元国内能源补贴,最近也因为执政联盟的内部矛盾,而在最后一刻才叫停欧盟层面2035年禁止销售新内燃机汽车的方案。因此,对“欧洲自主”有着宏大理想的马克龙,或许将扮演更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角色。

“亲美派”冯德莱恩和欧洲“自主派”展开角力

欧洲如何在中美竞争中寻找平衡?

马克龙的访问是由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宣布的应国家主席邀请,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是由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宣布的经中欧双方商定的访问。从分别宣布的访问讯息来看,中方并未将两人看成是联合访问,只是时间上的重叠。

以往欧洲理事会主席和欧盟委员会主席经常联合访问中国,但是2022年12月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已经率先访华,当时他的行程也是华春莹宣布的应习近平邀请的访问。之所以出现两人分别访华的状况,与欧盟内部对于如何处理对华关系有着立场分歧不无关系。

不久前,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访美之际,与美国总统拜登发表了一则联合声明,不仅宣称美国和欧盟在《通胀削减法案》上的分歧得到了缓解,还释放了对中国展开遏制的信号,冯德莱恩向拜登承诺,欧盟会继续减少对中国的依赖,还将通过限制欧洲企业对华合作等方式,避免他们加强“战略对手”的实力。

同为欧盟三大机构之一的欧洲理事会和其主席米歇尔得知后,不满冯德莱恩“联美反华”,米歇尔表示,冯德莱恩说的这些话,完全是她个人的立场,不能代表欧盟的态度,另外和中国有关的事情,必须先找他本人协商。可见两位欧洲领导人、乃至欧洲理事会与欧盟委员会之间,在涉华政策方面有着不小的分歧,这在欧盟内部可能会影响其在涉华政策和美欧关系方面的决策和执行。

冯德莱恩本人与其团队历来与美国都保持着过于密切的联系,俄乌冲突爆发一年多,冯德莱恩始终冲在第一线,号召欧盟对俄罗斯发起制裁。她的幕僚长塞柏特便一度绕开欧洲理事会,与美国的高级官员保持着直接联系。而冯德莱恩与拜登的互动更是频繁,在包括G7集团在内的诸多国际场合,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有外交消息人士称,冯德莱恩作为“美国代理人”的身份有了升级的迹象,她目前正在竞选新一任的北约秘书长,另两位热门人选是英国防务大臣华莱士和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按计划,现任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预计将于今年10月结束任期。

此前,他的任期已经延长三次,总计任职近9年。这项职位没有正式选举,由30人组成的西方联盟以协商一致方式选出新领导人。美国通常不会提名候选人,因为美国将军传统上担任北约欧洲盟军的最高指挥官,但白宫在选择新秘书长方面有很大发言权。

冯德莱恩作为德国历史上首位女性国防部长,有过军事方面工作经验,加上多年来领导欧盟的经验,让她来当北约秘书长,并不违和。

冯德莱恩的七个子女和丈夫都是美国国籍,长期居住在美国,在担任欧盟委员会主席期间,冯德莱恩堪称美国在欧盟的代理人,让她来负责北约,依然能够代表美国的利益,加深美国对欧洲的军事和政治的进一步控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

欧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刘作奎:

在欧盟内部存在分歧的情况下,冯德莱恩访华希望为中欧合作打下政治基础,但同时释放出“平衡中欧关系”的风声,试图安抚欧盟内的反对派。欧盟对华政策一直存在不同的声音,包括冯德莱恩为代表的“跨大西洋派”,它是积极拥立北约、积极和美国站在一起,这个政治形象是比较明确的;还有一些呢就是以法国为代表的,坚持“战略自主”、坚持在中美博弈当中形成自身的力量、发出自身的声音;当然还有大量的“观望派”,就是在中美博弈的背景下,它们想形成一种合作,但是迫于俄乌危机的压力,迫于美国的压力,一直采取观望的态度。

刘作奎:在欧盟内部来说,我们知道欧盟委员会的分量还是比较重的,冯德莱恩上任以来,一直力图把欧盟委员会打造成一个地缘政治的委员会,一改以前几任的欧盟委员会“推动经贸务实合作”这么一个功能性组织,开始转向地缘政治的博弈领域,经贸问题武器化、地缘政治化、价值观化,这些都是冯德莱恩在任上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实际上已经对中欧关系产生了非常不好的影响。这次冯德莱恩能来到中国,我想这是一次契机,和中国充分地交流之后,可能双方能够达成一些,深度的共识,更了解中国的立场。

18个欧盟成员国集体为乌克兰采购弹药

绑定北约,欧盟踏出“军事化”第一步

刚刚结束的欧盟领导人峰会上,欧盟各国已就一项价值20亿欧元的计划达成一致,未来一年内,向乌克兰输送100万发北约制式弹药。其中10亿欧元,用于鼓励成员国从现有库存中提供炮弹,另外10亿欧元用于欧盟成员国集体采购弹药,给乌克兰和补充自身库存。虽然这与马克龙提出的“欧洲军”构想还很遥远,但是欧盟踏出“军事化”的第一步,改变了欧盟作为纯粹和平组织的性质。

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说,乌克兰不能加入北约,但可以加入欧盟,因为北约是个军事组织,而欧盟不是。但如今欧盟也开始加入“共同防卫”的军事色彩,在向着类似北约的职能转变。用乌克兰外交部长库列巴的话说,这是一个“改变游戏规则的决定”。

需要警惕的是,欧盟的集体防务合作,是否止于这次集体采购,未来各成员国是否会有更多集体防卫政策上的整合,来应对俄罗斯这个所谓的“长期威胁”呢?马克龙曾表示,欧洲的持久和平离不开俄罗斯。欧洲对俄罗斯的态度是既要防范,又要拉入到和平架构中去。这种矛盾心态虽然不能把俄欧关系拉回到过去,但也不会走向彻底破裂。俄乌冲突的背后, 不只于俄乌之间, 更是世界格局的历史拐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

欧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刘作奎:

欧洲国家将进一步扩大对前线的武器输送,尤其对乌克兰的武器支援,对北约的武器支援,但这个消息也有不同的版本和说法,包括德国认为它们提供武器和弹药的能力在下降,可能无法长期供应。凡此种种都表明战争打到今天,欧洲内部已经产生了不同的反响。通过一系列信息来看,我们可以确定是欧盟仍然不想把自己变成一个经济上的北约,或者说欧盟发展到今天一直是两条腿走路,那么经济上发展依靠的是欧盟,欧盟更像是一个和平的组织,和平发展的组织。

刘作奎:军事上主要依赖北约,虽然在军事上多次强调战略自主,但是主要是依赖北约,那么这两个功能区分的还是比较明显的,我们没有看到有任何一迹象来表明,欧盟试图把自身变成一个北约化的军事的集团,以欧盟当前的情况来看,还要把大量的精力依靠依赖在北约,在战场上同俄罗斯如何博弈,它的安全框架的核心仍然是依靠北约,而不是尝试把自身变成一个军事和安全组织,既没有这个能力也很困难。

主持人卢琛:

更多精彩内容请锁定:

今晚20:30《今日看世界》

编导:杨宇飞

编辑:张筱

推荐阅读

更多 >

最近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