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央广网兰州2月1日消息(记者李红军 通讯员李娟 刘祥龙)春节假期过后,走进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北城铺镇黄龙山村标准化肉牛养殖场,四座标准化牛舍错落有致,一头头毛色光亮、膘肥体壮的安格斯黑牛争相吃草,该村村民曹多江夫妇正忙着给牛喂草、喂水。
“在这里养牛,家里各方面都可以照顾。两个人一年工资八万元,干几个月就结算几个月,我们很满意。”今年46岁的曹多江腿脚不便,无法外出务工,牛场建成后,有养牛经验的他便来到牛场当工人,实现了在家门口增收的愿望。
村民在养牛场务工(央广网发 李娟 摄)
牛羊养殖一直是黄龙山村的传统产业,村上已形成户均两头牛的养殖现状,但一直存在养殖规模不大、品种不良、技术缺乏等问题。为此,黄龙山村驻村帮扶工作队衔接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300万元,并引进社会资本300万元,新建肉牛养殖场1处,通过就近务工、向村集体分红、种植饲草、免费配种、托养育肥等方式带动肉牛养殖扩群提质,增加群众收入。
“目前养牛场已引进安格斯良种肉牛50头,预计今年底养殖规模扩大到100头,正常年销售良种牛30头、销售育肥牛60头,年销售额预计达到150万元,净利润达到20万元左右。”通渭县北城铺镇黄龙山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段秋安介绍,通过扩群提质,将把肉牛产业打造成助推乡村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强劲引擎。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帮扶过程中,工作队在扶持发展牛羊养殖这一主导产业的同时,将黄芪产业作为该村的又一特色产业来培育。2022年,黄龙山村驻村帮扶工作队紧盯通渭县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中药材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利好政策,在全村适宜地区种植黄芪500亩,每亩补贴价值700元药苗,并在黄芪田间管理、机械用工、订单销售等环节为群众提供帮助和支持。
当地村民正在收获黄芪(央广网发 李娟 摄)
“去年种黄芪赚了13000多元,今年想多种一些、多赚点钱,预计种植100亩左右。”尽管是第一次种植黄芪,但该村村民景耀明已经尝到了甜头,他表示今年将多流转一些闲置土地,扩大黄芪种植规模。
目前,黄龙山村已经形成以牛羊养殖、中蜂养殖、中药材种植、饲草玉米等产业齐头并进的特色产业体系。“2023年,在产业发展方面,我们计划继续鼓励和动员村民种植黄芪,并联合附近村打造一片6000亩左右的饲草玉米种植带,在保证肉牛养殖场饲草用料的情况下,再套种大豆,进一步增加村民的收入。”段秋安说。
据悉,2021年以来,通渭县198支省、市、县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队,牢牢把握产业振兴这个基础,千方百计帮助各村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各村集体经济,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